网站首页 > 新闻频道 > 正文阅读 >
为评估我区人群死因监测数据的完整性,估计漏报率,校正人群报告死亡率,按照国家《2008年度中央补助地方慢病综合干预项目死因漏报调查方案》要求,我中心在2009年6-7月,开展了死因漏报现场调查,到目前完成了所有数据的信息网报录入。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完成概况
(一)健全保障机制,做好调查准备
成立了万州区死因漏报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卫生局及疾控中心分管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涉及调查现场的双河街办、沙河街办、长滩镇的政府卫生工作分管领导和卫生进修校附院、沙河保健院、长滩镇卫生院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本次漏报调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现场调查组与质量控制组,分别由疾控中心疾控科人员牵头构成,承担制订调查方案、培训调查人员、控制工作质量等;调查员由区疾控中心职工和涉及三个卫生医院的防保医生与所辖的6个村(居委会)的村医共计24人组成。
6月10日在区疾控中心召开了领导小组协调和调查人员的技术培训会议,明确了本次调查工作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参加人员通过培训掌握了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及调查方法。
(二)强化工作宣传,争取支持和配合,确保调查任务顺利完成。
培训会后6个调查点陆续开展现场调查,为保证调查质量,调查前各点都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村民会等方式对这次死因漏报调查的目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宣传动员。在调查工作中,每个组都安排了当地村或居委会干部对调查人员的走村入户调查进行陪同,调查工作得到基层领导的极大支持和调查对象的理解、积极配合调查,确保调查任务顺利完成。
本次调查涉及城区沙河街道的沙河居委会,由于人口流动大,白天找人很困难,调查人员就利用晚上、周未假日开展调查,避免了失访。调查人员每天在调查结束前对所有调查资料进行了及时审核,对及时发现的错项、漏项及时完善和纠正;质量审核人员对每个点的调查资料的进行仔细审核,发现无问题后才能移交。
完成现场调查后,我中心技术人员对各点的死亡个案信息认真同历年掌握的电子数据报告信息进行核对,采取多变量相互核对和人工核对信息的方式,反复核实。特别是对可能漏报的个案,打破地域界限,采用电子表格按姓氏排序核对,对年底死亡个案,垮年度核对,避免了人为误差。及时将人口、出生、死亡个案信息数据录入了漏报调查专用软件。
二、调查结果分析及小结
(一)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3个街道(乡镇)中的6个村或居委会,共调查3805户,2006-2008年3年累计30672人。共查出出生258人,年平均出生率8.41‰;死亡179人,年均死亡率5.84‰,死亡漏报10例,漏报率5.59%。死亡漏报10人中,有8例在家里死亡,1例在外地,1例在医院。
本次调查抽样点的人群死亡率比2006-2008年全区年均报告死亡率6.01‰略低,死亡漏报比全区年均水平偏高,其主要原因可能与抽中的双河口街道为移民安置区、沙河街道为待拆迁老城区有关,两地居住人口复杂、流动性大,人、户口分离以及老城临时出租居住者较多等因素,给死因报告增加了难度,同时负责抽样点辖区死亡报告管理的3个单位及工作人员的常规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应定期同村居委会、派出所掌握的死亡名单进行相互核对,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二)调查小结
这次漏报调查,我区严格按国家的死因漏报调查方案的规定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按时完成了漏报调查任务。这次调查结果死亡漏报率偏高,与我区2006-2008年死因报告工作实际不符(年平均报告死亡率达6.01‰),这可能与抽样偶然性及样本量小有关;但漏报是客观存在的,我区一定认真总结、举一反三,在今后全区的死因报告工作中加强管理、检查、指导,不断提高报告质量,减少漏报。
来源:疾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