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频道 > 正文阅读 >
时光飞逝,转眼2010年即将过去,过去的一年中,在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各部门的配合下,在本部门工作人员的大力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一)建立学习型党支部和部门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创优争先活动的推动下,我们认真学习文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工作,将文件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通过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整体素质,提高了他们的业务和管理水平,调动起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将服务学生理念贯穿工作的始终,一切为学生着想,为学院负责。
(二)招生形势喜人
学院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机遇,在总结2009年招生工作基础上,结合2010年的招生形势,分阶段的进行细致工作,由于措施得力,各阶段工作扎实到位有效,截至11月30日,2010年共录取新生2640人,其中高职1830人,中职810人,比2009年招生人数有较大突破,圆满完成了学院的预期目标。具体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 招生计划编制阶段:
今年省教育厅下达我院招生计划高职为1600人(其中对口升学200人,高考1400人),中职760人,然后经过努力,又追加对口计划100人,高考计划200人。学院成立了招生工作组,并结合各系专业特点编制了招生计划,呈报省教育厅核批。
2. 招生和录取阶段:
招生办自2010年7月份开始接受考生咨询和报名工作。在学院大厅设立报名点,将工作人员分为五组,使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暑假轮流值班,热情接待来访考生和家长,耐性的为他们答疑释问。良好的服务态度给考生和家长留下很好的印象。此项工作一直延续到10月15日。
2010年我院高职招生继续实行网上录取。该项工作于8月16-22日进行,补招工作于9月22-26日进行。招办全体人员谨记一切为了考生的宗旨,直接与每个考生联系,解答有关我院的各种问题,尽可能让考生详细了解学院,就读我院。工作中,大家坚守岗位,废寝忘食,经常加班至晚上12点,毫无怨言,精神可嘉。
3. 新生入学报到阶段
招生就业中心负责咨询、报到、注册等环节工作,全体工作人员准时到位,尽职尽责,准确无误地办理学生入学的各种手续,热情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将创优争先活动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特别是招生办工作人员,从落实学生人数,和后续的零星报到,直到办理学生录取,都不厌其烦、一丝不苟,未出一点差错,体现了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整体素质。
(三)就业渠道通畅
为切实做好2010年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做到人人关心实习,关注就业,结合近年来的市场和岗位需求的特点,动员系部所有力量,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为实习、就业提供保障。
1. 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编写了《就业指导》校本教材,同时督导各系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具体实施。此外还针对不同专业及学生实习存在具体问题,组织了4次关于实习就业的专题讲座。
2. 做好学生的实习安排、推荐、指导和检查工作。逐渐形成了以实践教学为导向,实习为桥梁的就业渠道。协同各系部,,共同完成了今年学生的实习安排工作,实习生安置率达90%以上,对口安置率达70%以上,在原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开辟了5个实习基地,安排实习生300余名。
3. 积极创造条件,根据不同专业特点,举办了近10场小型对口招聘会,有1200多名学生参加招聘活动。
4. 外出考察单位,与天津、北京、长江三角近10家单位达成实习就业协议,为毕业生就业开辟了新的渠道。
5. 完成了2010年离校实习生的信息采集工作。
(四)完成了08级学生技能鉴定工作;完成了09级学生技能鉴定的信息采集工作,鉴定工作将于12月12日开始,月底结束。
(五)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就业工作
1. 进一步完善了创业、就业工作的规章制度
2. 每周一次对学生进行创业和就业指导,提高他们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3. 引进广州瀛泉水处理公司入驻孵化基地,为学院师生饮用干净水提供了保障。
(六)完成学院交付其它任务。
二、存在问题
1. 职责不够明确,工作程序不够规范,工作关系还没有理顺。
2. 各系从事实习、就业工作人员不稳定,且未经培训学习,业务素质和能力相对较低。
3.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无标准性、无针对性以及不严谨的随意性,经常造成校外实习基地成为一纸空文,要么实习基地较差,学生不愿意去,要么无对口学生。
4. 安排实习的不对口性,管理的不到位和工作相对不协调性。
5. 各系招生人数比例不均衡,个别系中、高职生源严重不足,2011年这种现象将持续存在,同时部分专业将自主招生,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招生人数,将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6. 中、高职学生培养目标不明确,层次要求不明显,安排实习、就业无区别;常与技校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人员等同。
三、建议
1. 明确职责,规范程序,理顺关系。
2. 领导重视,,建立健全稳定工作体系。
3.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4. 校外实习基地建立,应该由学院统筹,部门主管,系部配合,针对专业特点,建立有实力的、持久的、稳定的对口实习基地。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合作,如工学交替、订单培养、联合办学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
5. 2011年招生宣传范围要扩大,力度要加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手段来提高我院的知名度,同时继续对中职生划定分数线,以提高生源质量。此外对生源困难的专业予以合并。
6.中、高职层次分开,特别是实习要求,在安排实习、就业工作中要区别对待。